這部僅僅八集(好像還會出第二部),以總理大臣與笨蛋兒子的靈魂對調為開頭,充滿諧音、發音與致敬梗,看似笑鬧歡樂的政治劇,實際上包裹了許多議題,在嘻笑怒罵的節奏之中,成功地嵌入了某些政治想像與關懷。
我不能說這是今年我所看過最好的日劇,因為我今年根本沒看幾部(喂!)(《問題餐廳》的心得都還沒寫出來),但確實是我看完之後相當喜歡的一部劇,在觀賞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樂趣,想簡記一些心得。
如果你沒看過!這齣有笑有淚有現實有電波,有美女有帥哥有鱷魚(!),梗多到滿出來的好劇不看嗎?這份安麗請務必收下,相信我的眼光,你看著我特別真誠的雙眼(喂喂喂喂(被一掌拍飛
(以下有輕微的雷,關鍵的人名之類的已消去,不過有提到一些劇情喔)
關懷最弱勢的政治想像
在前幾集當中,幾乎每集都會出現翔(兒子)對泰山(總理父親)的質問,「身為一國的總理,為什麼連救助面前的弱者都做不到?」
「幫助被排除在制度之外的弱者,讓哭泣的人重拾笑容。」
這是翔,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所想像的政治,卻和他在國會所見的現實天差地遠,劇中藉某位角色之口,指出政治不為弱勢者服務,而是成為既得利益者互相爭鬥、聚斂財富的場域,所以只能選擇以制度外的方式來自救,某種程度上也在說明,制度外的鋌而走險,許多時候,是在制度內已無路可走,充滿絕望的「無力者的最後反抗」。
劇中一再扣問的是,政治應該是什麼?每次,翔在闖了大禍之後,化解危機的方式都是「傾聽」,這本來應該是很平凡的相互溝通、解決問題的第一步,但在現實政治中,卻難如登天,本應反映民意的國會,卻已脫離普通人的生活甚遠,而最受壓迫者,都是最沒有辦法發出聲音的一群。
「讓哭泣的人重拾笑容,這就是政治。」
這是很直觀的想像,但要完成卻是多麼困難。
中心意旨
這齣劇的中心意旨,我認為是「對調」。
「換個位置,換個腦袋。」
那麼,腦袋真的對調的兩人,生長在不同世代的父與子,會做出怎樣不同的選擇?劇中的對調不只是笑梗,而是一種走出高高在上的殿堂,直視社會現狀的呼籲:
把數字化的帳目預算,對調成一個個活生生的受困受苦的「人」的真實生命;把複雜的專業語彙,對調成平淺易懂的語言;把對青年世代的批判,對調成正視青年普遍低薪、貧困的現狀……
當然,該要關注的議題多如牛毛,但這齣劇成功的開啟了一種對話的可能,我想像坐在電視機前面欣賞這齣劇的一家人,對其中的議題與情節安排,會有怎樣的爭辯或反思?如果能夠讓這樣的對話發生,那也是一種深入日常的政治實踐了。
其中也提到了女性的職場勞動權益,日本社會性別歧視的沉痾,我認為今年初的另一部日劇《問題餐廳》講述得更為透徹全面,也可以從上野千鶴子的《厭女》中窺見端倪。《民王》著墨描寫了單親母親的就職困難,女性成為職場勞動力已經是長久的事實,但體制、法律卻依舊未能有足夠的進步接納辛勤工作的女性勞工,其中,單親母親又是最容易落入貧窮循環的一群,這在台灣也是類似的。女性爭取職場勞動的實質平權這要寫應該要再另開一篇,此外,生育率也和職場權益息息相關,今日少子化的困境絕非發育兒津貼就能解決,若不能根本改善職場中普遍對於懷孕者、育幼者的輕忽甚或排擠,(育嬰假太短,或請了假就不用回來了,男性難以申請育嬰假、無法申請或不夠用的親事假、硬體設施的缺乏如哺乳室、親子廁所……),托育系統的不足、育兒的高額花費,眼前有這麼多阻礙,再怎麼呼籲增產也是無用。
人民之王?
看了八集之後,我並不能很肯定地說出《民王》這個題旨的意義是什麼,或許原作中有所解釋,但我望文生義,聯想到的是《十二國記》裡,陽子初敕的一段話:
「人不是任何人的奴隸,不是為了做奴隸而生,即使被欺壓也不屈服,即使遭遇災難也不氣餒,遇到不公正時能毫不畏懼地糾正,不向禽獸屈服獻媚,我希望慶國的子民能成為這樣的自由不羈之民,成為統治『自己」這塊領土獨一無二的君主。』
我的解讀是,這是對於現代社會之中「公民」的想像,這齣劇是面向一般大眾的,而其中特別提及的青年、女性,都是在現今的政治中長久被消音的族群,在劇末,繪里香說:「我們的時代,由我們自己創造。」也就是青年與女性參政的呼求,即使無法投身於政治工作,但懷抱關懷與理解總是必須的,因為個人即政治,生活即政治,連我們呼吸的空氣都是政治。(可參考六輕空汙的報導)
其他:
貝原秘書不斷糾正錯字的那種憤怒,我完全感、同、身、受。
音效配得恰到好處,雖然重複多次但每次都還是會被逗笑。
片尾曲大亮點!miwa太可愛了!大家一起揮手帕跳舞!後面的眼鏡企業面試官們XDDD(每次都要拿眼鏡做文章,這絕對是在惡搞)
高橋一生是天澤聖司的聲優(《心之谷》男主角)!(話說回來印象比較深的還是中配,今年過年迪士尼一定又會重播的我要重看日配),決定為了他回去追《Dr.倫太郎》,我和諸多觀眾一樣摔進了這個坑裡,我很好不用救我謝謝。(雙手合十)
(欸,說好的簡記,結果直逼兩千字……..